图片
匈奴人,只要是有点历史文化常识的中国人,一定都会有印象的。毕竟那是困扰汉民族生存几百年的一群人,但凡了解一点汉朝历史的人,都会对其印象深刻的。
但是,不是看不起谁,咱们平头百姓对匈奴这个名词的理解都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匈奴其实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政权。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现在说自己是中国人和说自己是汉人,这是两个概念。中国人不一定是汉人,汉人也不一定是中国人。
图片
匈奴人其实最开始就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一小部分,后面是在秦汉相交的时期,匈奴人中出了一个类似于秦始皇的大人物,名叫冒顿单于,他统一了北方大草原。所以大家就习惯性地把这个特定时期的北方胡人称为匈奴人。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其实咱们的老祖宗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比如部落时代,就是以姓氏、部落这些元素去进行一些简单的区分,等到夏朝开启家天下统治模式,才有夏人、商人、周人、秦人这种说法。
这些东西大家稍微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我们真正需要去思考的是,为什么匈奴人那么凶残好战?为什么他们总喜欢抢劫中原?为什么他们不爱好和平?这些问题其实都是突破了我们传统道德和价值认知的问题,要是搞不清楚,很多历史问题都无从谈起。
图片
咱们先从一个很虚无的话题聊起吧,那就是命运的公平问题。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渴望和崇尚公平的,但事与愿违,其实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是不公平的。比如你还在喝着“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毒鸡汤,有些人却出生在罗马,这能公平吗?所以,纠结于绝对公平毫无意义,向往公平才有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文化的养成其实是离不开它的培植土壤的。草原民族的文化养成就是因为上天的命运安排。
图片
草原地广人稀,这会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巨大障碍?社会结构单元因为分布过于稀散,很难达成统一嘛!人家一个部落占据方圆几百里自给自足、自生自灭,怎么会轻易去臣服另一个部落呢?更何况,这样的部落在整个大草原成千上万,不就跟现在的欧洲一样吗?不是百年一遇的大牛,根本就没法统一。
这一点,其实跟秦汉以前的中原政权一样,一个大的市场从松散状态被整合成大一统状态,可能需要上千年的演变,还需要伟大人物、特定时机、强力干涉等诸多因素的助力。比如中原政权在冶铁技术没有全面应用之前,谁都没法统一天下。为啥呢?生产力跟不上嘛!青铜器时代,哪个人能组建一支兼并天下的军队?不只能差不多就行了?
所以,秦始皇很猛,匈奴的冒顿单于也很猛,他们都是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伟大人物。
图片
冒顿单于统一大草原之后,设置的官僚机构大致是大单于之下设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然后还有根据各自统领的人数,设立了"万骑"、“千骑”等等。这其实有点类似于咱们之前的夏商周时代的机构设置。
再通俗一点解释一下哈,大单于相当于董事长,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这些相当于董事会成员,左右骨都侯辅政,相当于总经理。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则相当于各部门的设置了。
图片
这种组织架构和权力分配,有一种什么样的巨大漏洞呢?那就是各级独立的风险非常大。比如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这些人其实都是持有独立股份的,他们要是不满意,是可以跟大单于闹翻的;还有什么24长,那都是各自带领和管理自己的部落的,他们也不一定会绝对服从大单于的。
举个例子,比如现在的行业协会会长,看起来高大上不行了,其实他还真不一定能指挥得动某一个会员单位。人家大不了退会嘛,你有本事你去灭了人家嘛!
总之,匈奴政权结构相当松散,叫“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各部落平时各玩各的,有事的时候才去总部开会,才一起参加团建活动。
图片
这个时候,很多朋友就会纳闷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公司总部能对各分子公司进行高效管控,但匈奴政权就不行呢?因为大家不明白管控力是需要依赖一些特殊的介质去实现的,比如武力、资源、财务等等。草原的生态太过单一,草原王庭根本就没有办法对下属部落形成有效管控的,都是靠着放牧过日子,王庭掌握不了他们所需要的核心资源嘛!
举个例子吧!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像汉民族的生存环境中有山地、丘陵、平原等等,一场暴风雪过来,大家都是差不多的结局。不像农耕民族,华北平原闹饥荒了,但江淮平原可能依然丰收,所以华北人就特别依赖中央去调剂江淮粮食救他们的命,也就是他们对中央有依赖性,所以才会服从中央的调令和安排。草原民族就没这个环境,要么一起死要么一起生,谁也别真把自己太当回事了。
所以,大家明白了吗?为什么有些人根本就不会服从你的管理呢?管理的本质是资源分配,资源分配首先有可分配的核心资源,其次要有维护分配秩序的实力,最后要懂得去建立合理的分配逻辑。
图片
草原生态的原始散装结构,导致草原各部落是很难形成真正的合力的。草原部落的合力需要生死考验的倒逼。另一方面,这也导致草原中央政权的管理成本非常之高。影响方面很多,比如施政、收税等等。
比如草原各部落要向中央王庭纳贡,那么多分散部落,无论是中央王庭派人去征收,还是各部落主动上缴,人工成本、运输损耗都是非常大的。而且草原政权还根本没法对下属各部落进行核定征收,因为他们的资产比较分散、流动性极强,你怎么去核定?征多了,容易引起暴乱;征少了,人家部落暗中变强就会想办法摆脱中央控制。
图片
又比如草原部落都是带有迁徙性的,不存在“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么一说,一言不合就敢发起武装暴乱,打不赢就往草原深处一钻,中央军还真很难围剿他们。这在中原政权中,就相当于流寇、山匪之类。而且因为草原政权因为人口和军队的构成方式等特殊原因,还很难出动大规模部队去进行地毯式搜索和围剿。
还比如草原政权因为这种粗犷式结构,根本没办法进行一些精细管理。比如人口统计。一个部落有多少青壮男丁?中央王庭统计得出来吗?只能依靠各部落自己报数,有些部落厌战,隐瞒人口或者主动避世,那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图片
总而言之,草原政权因为各种特殊性,是没办法产生高度集中的中央官僚系统的,所以集中资源办大事的瓶颈是非常难以打破的。“单于——王——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什长——伍长——民众”这种权力结构已经是它们的天花板了。草原政权要突破这种瓶颈要到什么了呢?要到魏晋南北朝时候,五胡乱华之后,胡人把汉人的一些先进模式给引进去,对自身政权结构进行提质改造,比如“编户齐民”制度,才慢慢摆脱这种散装结构。
另外,不光是匈奴的生态结构决定了它们上限非常有限,其实他们的生态环境也对他们形成了巨大的制约。
图片
大家都学过地理,应该都知道“400毫米等降雨线”这么一个地理概念。“400毫米等降雨线”有啥地理意义呢?那就是每年降雨量达不到400毫米,基本上就无法完成一般农作物的种植周期。所以这基本上就是农耕文明和畜牧文明的一根分界线。
匈奴等草原民族刚好主要分布在400毫米等降雨线外的大草原。他们的地盘不是发展农业,所以开发不出什么太多的土地价值,所以就只能长期活在“靠天吃饭”的时代。
图片
游牧民族怎么靠天吃饭呢?只能是找到水草丰美的地方去放牧,吃肉喝奶去维持生计。而且适合放牧的地方,一个是受季节性的限制,一个是必须轮流消耗。任何一个部落,长期待在一个地方,肯定是活不下去的。
而且,北方还有两个事情对胡人是比较要命的。一个是风沙大,一个是气温低。一场沙尘暴过来,把这片草原给破坏或者覆盖了,你们就得挪窝;一场大的冰灾过来(俗称白灾),整个草原就得饿死无数人,因为没地方放牧了,粮食保障就没有了嘛!
图片
其实我们仔细去看看中国历史上的草原政权,不难发现,它们跟今天的漂亮国是非常相似的。它们的本土资源是无法支持它们成为一个人口大国的,所以人口才是它们的核心资源。胡人作战,最怕的是什么?死人嘛!不是他们怕死,而是他们死不起!胡人为什么有很多让汉人难以接受的继承制度,比如什么儿子娶后妈,其实都是因为资源有限,不能有半点浪费。
有些爱抬杠的朋友会说,今天的漂亮国不也成为人口大国了?这是两码事哈。这种政权咱们以后还会讲,它们的人口增长主要靠战争掠夺和政策引入。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北魏。
小结一下,中国历史上的草原政权一般都有什么特性呢?自主性极差。松散的社会结构难以形成合力,什么修建万里长城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在游牧民族,谁敢搞这事,必定是你死我活的混战;生存资源非常有限,很难做到自给自足,必须要依靠于侵略和掠夺这种野蛮方式去获取生存空间。
图片
多说一点,一个社会的文化和经济的发达,往往取决于密集型的劳动力输出、有经济保障的科研、丰富的资源去支撑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商业、科技等高度流通性这四个方面。匈奴人是一条都达不到,确实很难取得重大突破的。
咱不说别的,就一个盐铁技术就让游牧民族受制于农耕民族几百年。其实秦汉时期的胡人骑兵真的没有那么可怕,他们的优势在于速度,只要被装备精良的汉军给咬住了,一旦陷入了阵地战,他们就成了待宰的羔羊。没有马镫,身穿皮甲,胡人能干得过那些身穿铁甲的汉人军队?所以,大家要明白,打不着和打不赢是两个概念。
图片
那么,问题又来了,像匈奴人这种天生资源贫乏的政权,他们要满足自身的各种资源需求,能用什么办法去获取呢?要么是交换,要么是抢劫。
咱们都是文明人士,就先说说交换吧!
游牧民族的产出主要就是各种皮毛、奶制品和肉类,这些其实都不是农耕民族的刚需品。皮毛可以用棉布代替嘛、奶制品可以用各种茶水代替嘛、牛肉羊肉可以用猪肉代替嘛。但是农耕民族所生产的盐、铁、茶、布匹等却都是胡人的刚需品,比如茶这玩意其实是有清理肠胃、安宁养神的功效的,长期吃肉喝奶的胡人根本就离不开这玩意。
图片
这种供需关系上的严重不对等,实际上是足以让农耕政权轻松对游牧政权进行经济制裁的。想卖你什么价就卖什么价,卖不卖给你还得看我心情。咱们以后会讲长城的作用,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控制国际贸易。
想走贸易路线跟农耕政权互通有无去满足自身生存需求,其实对于游牧民族是一条极其艰难的道路,所以就逼出了他们的另一种粗暴野蛮的方式——武装掠夺。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说草原民族的孩子天生就是一个战士,都有好战基因。从小就能骑马牧羊、张弓射鸟;长大后更是能弯弓骑马、射狼杀人,其实不就是他们的生存环境决定的吗?他们不这样能活得下去吗?
图片
这种生存基因给胡人带去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理念呢?唯利是图、强者为王!他们一定是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一位的。比如他们为什么怕死呢?因为他们要是死在了战场上,老婆孩子和财产都是别人的了,还是被官方分配给别人。所以,胡人为了凝聚战斗力,慢慢就有“战而扶舆死者,尽得死者家财”的硬性规定,也就是谁把死者的尸体带回去了,死者的财产就归谁。
总而言之,南下掠夺是北方胡人调剂和维持生存与生活的一种方式。这不是什么道德不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必要的生存问题。这种生存环境也反作用于他们身上,使其养成了好战性格,还迫使他们必须想尽办法去提高他们的个人武力,否则他们是无法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之中生存下来的。
图片
匈奴人,其实早在战国时代就比较活跃了,比如燕、赵、秦三个与匈奴接壤的国家就先后修建了长城来抵御匈奴人的骚扰与入侵。比如战国名将李牧的成名战便是在代地一战消灭了十几万匈奴军,使得匈奴人十几年不敢南下……
秦朝一统天下之后,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把匈奴人从河套平原给赶跑了,匈奴人全部退回了阴山之北。
可是,大家想过没有?一直跟中原政权纠缠不休的匈奴人为何在楚汉争霸那段时间不来趁火打劫呢?而是在刘邦一统天下之后才逐渐冒头来进逼大汉呢?不是匈奴人不善于选择战机,而是那一段时间,草原正在进行历史性大突破,那就是匈奴冒顿单于正在统一草原,无暇分身。
图片
大家知道草原为什么明明难以形成一个整体还要统一呢?这跟武侠小说中什么绿林七十二寨要选个总瓢把子是一样的意思。因为草原各部落的单体实力有限,所以南下抢劫的风险极大,他们也需要组队去南下劫掠。
可是前面说,草原政权本身就没有什么凝聚力,要怎么才能把各个部落粘合在一起呢?唯有高频率的组团打野。组团没问题,但你这个团长要让那些团员感受到组团的好处,收入要比他们单独行动的时候高。这也就逼着匈奴人进犯中原的频率和规模都提高了。
但是草原大统一有一个什么巨大好处呢?减少了草原内耗。以前各部落之间的互相伤害是常事,现在大家毕竟是一个组织的人,互相攻击的事情要了许多。
图片
冒顿单于一统草原之后,便开始打大汉的主意了。其实汉初北方的几个异姓王叛乱,其实都有匈奴人在背后撑腰,最后还发生了著名的“白登山之围”。
然而,很多人不明白“战争只是手段,从来都不是目的”的道理,北方胡人上千年的侵犯,其实都不是为了占领汉人领地,而是为得到他们亟需的资源。和亲、纳贡、互市就是他们的终极目的。后面越来越丧心病狂了,就多了一条人口掠夺。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懂建设、治理天下的体系,打下中原也是白搭。
大家了解黑社会社团吗?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没有核心产业的黑社会社团根本不可怕,因为他们必须不断地去抢劫才能活下去,总有一天会碰到硬茬子。比如匈奴单于,他们只要没有稳定的掠夺收益,不用外人动手,自己内部就会散摊子。他们只要不断去干一票,让兄弟们喝酒吃肉,队伍才能稳定,跟山匪一样一样的。
所以,像匈奴这种政权是非常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抢得到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奉你为主,但是抢不到的时候,各部落就会叛逃,很少有愿意跟你一条道走到黑的。
图片
但是匈奴人的运气还不错,整个汉初几十年,因为大汉皇权处于恢复重建阶段,只能息事宁人,以妥协换时间,使得匈奴人非常舒服地过了几十年。定期找大汉收保护费嘛,缺啥就找大汉要嘛。
到了汉武帝时期,风云突变,神功大成的大汉王朝里子面子都要,汉匈大战一触即发。从汉朝的角度来说,是想一劳永逸地摆脱匈奴这个臭不要脸的无赖的种种敲诈勒索,是为了尊严和自由在战;从匈奴的角度来说,是想坚决捍卫他们的生命通道,保证自己的政权结构能够稳如磐石。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讲了这么多,大家明白汉匈之间的恩怨本质了吗?其实就是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关系嘛!农民活不下去了,不会斗地主了吗?地主顺风顺水,不会镇压闹事的农民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